400-615-3026 扫描微信

医院医疗抖音推广培训|2023年十大亮点—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复旦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4-09-30

1、在专业领域树立榜样,在医疗实践中引领潮流

11月25日,由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作为独立第三方开展的公益项目“2022中国医院综合排名”和“2022中国医院专业声誉排名”在上海发布。该列表中新增了三个学科:运动医学、疼痛科学和罕见疾病。在新增的运动医学排名中,复旦大学华山运动医学系在复旦专业声誉排名和综合排名中均排名第二。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现为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运动医学和运动康复)、中国国家队合作医院、华山重点发展专科之一医院,是卫生部首批设立的国家级医院之一。骨科关节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中国大陆唯一获得ISAKOS(国际关节镜-膝关节外科-骨科运动医学学会)授权认证的“关节镜与运动损伤教育培训中心”,国内最早的运动医学博士点上海市博士后工作站、上海奥运会和三届世界锦标赛相关国内外医疗保障定点医院、上海市重大国际赛事首席医疗官单位。

2、医体融合展创新体系新蓝图

在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市体育局指导下,“上海市医体融合运动健康促进创新中心”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挂牌成立。这是上海医疗系统首家运动处方与健康促进中心。创新中心。

同时,中国运动康复医学培训项目——上海训练中心挂牌,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运动员创伤救治定点医院挂牌。中心将依托华山运动医学康复中心,建立贯穿全生命周期的运动健康管理和科学教育体系,为不同年龄段人群提供相应的运动健康科学指导,全面普及运动健康知识,促进健康上海人的识字能力。改进。为更好推动医体融合发展,华山医院与12家战略合作伙伴签署合作协议。

3、侯志二十年不忘初心,荣登加冕,彰显实力。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与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合作的“中国国家队合作医院”揭牌仪式在华山医院隆重举行。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龙胜军,上海市体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卢虎等莅临华山医院,为华山医院授予“中华国家队合作医院”并肯定了华山医院的卓越表现。加强综合医疗诊疗能力,对我院长期为国家队和上海运动员提供的高水平医疗服务表示感谢。我们希望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汇聚华山医院一批优势学科和顶尖专家,为国家队上海常规转训基地提供强有力的医疗保障,推动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中国国家队的水平。 。同期,华英辉教授甚至被国家体育总局聘为“巴黎奥运会医疗康复专家”,瞄准巴黎奥运会。这一切都离不开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对体育赛事的长期保障。自2001年起,华山医院成为医疗保障定点医院,以陈十一教授为首的多位运动医学专家长期担任上海重大国际体育赛事的医疗主任。经过20多年的坚持,“华山运动医学”与“体育赛事保障”已紧密结合。陈十一教授还当选为上海市体育总会第十届委员会唯一医学委员,华英辉教授当选为上海市体育总会委员。科学学会副主席兼运动医学委员会主席。

4、普及科学智慧,广泛启迪人们的健康理念

在治疗运动损伤的同时,科室更加注重运动损伤的健康科普教育,将科普融入到运动生活的各个方面。在首届上海市体育与健康科普评选活动中,该系由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委员会主办,上海市体育健康促进专家委员会、上海市体育科学研究所、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联合推荐为“运动健康科普基地”。陈十一被授予“特殊贡献人物”称号,葛云深被授予“杰出人物”称号。孙杨荣获“健康科普评选活动”二等奖。

陈十一教授在抖音上拥有数百万粉丝,被评为“健康科普领军人物”。同时,他在CCTV1及国内各大媒体上宣传健康宣传活动。 90%以上的全科医生在抖音、小红书、知乎、好医生等平台传播科普知识。

作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陈十一教授建议上海“突破体医融合的堵点和难点”,加快打造体育兴健康上海新模式,推动上海体医融合发展。我市“体医融合”迈上新台阶。

5、联盟共赢,强势发展,区域共荣进步

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上海市体育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等部门联合指导,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牵头,各省体育科学学会相关专委会共同发起复旦长三角倡议主要由华山大学附属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等长三角地区四家中国国家队合作医院发起、江苏省鼓楼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等20余家各级医院。运动医学联盟正式成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荣获主席单位称号。

联盟旨在整合区域医疗资源,大力提高长三角地区医疗机构运动损伤诊疗水平,推动长三角地区运动医学诊疗标准有序建设和发展,促进长三角地区运动医学诊疗标准的规范化建设和发展。长三角地区健康体育的普及与推广。通过运动医学一体化建设,推动长三角卫生服务业高质量协调发展。

6、科研成果彰显实力,科研辅助学科多元化

今年,该部门科研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成功立项新项目19个,科研经费总额约1000万元。其中不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以及上海市市级项目及体育局相关课题,充分体现了各级科研机构对我系研究工作的认可和支持。这些研究课题涵盖了运动医学从基础理论研究到临床应用实践的广泛领域,研究领域涉及材料科学、生物力学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大量的研究支持运动医学领域的多元化。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医疗服务,反哺社会。

全年发表论文56篇,其中SCI论文46篇,总影响因子278.7,平均影响因子6.33。扎实的前期基础研究已结出丰硕成果。其中,万芳为第一作者,陈十一教授为通讯作者,在《Nature Nanotechnology》(IF=40)在线发表了题为“Hierarchical helicalcarbon nanotube fibre as abone-integrating anterior”的研究论文及衍生应用“十字韧带置换术”荣获“教育部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中国科技部首届东盟创新创业大赛“合作之星”奖、第34届上海创新创业大赛“合作之星”奖优秀奖。发明选拔大赛“优秀创新银奖”等

今年,系里不少人新任各类学术期刊编委。陈十一教授和华英辉教授均担任运动医学领域顶级期刊AJSM的编委。陈十一教授担任《中华运动医学杂志》名誉副主编,华英辉教授也新任AP。 -SMART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编委。华英辉教授、商喜亮教授新任《烧伤创伤青年》编委,华英辉教授、李云霞教授、李红云教授新任《中华运动医学杂志》编委。这些都从不同方面体现了华山运动医学的学术实力。影响。

7、教书育人,火势蔓延,佳音传至精英。

在教育殿堂,华山运动医学致力于点燃智慧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潜在的人才,等待着受到启发和指导。华山运动医学2023年共培养研究生3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人。同学们就像奋进的战士,不畏困难,勇敢攀登人生巅峰。在无数的挑战和尝试中,华山云和医学生表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才华,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获得各类奖项50余项,省部级及以上奖项16项,4人获得国家奖学金,4人获得国家留学基金,4人获得复旦大学优秀学生/团员/毕业生称号,3人获得华山医院未来之星奖。这些成绩不仅是对他们努力工作的最好回报,也是对他们未来无限潜力的肯定。

学生是学科发展的希望之光。他们能够不断地从知识的海洋中汲取养分,为学科注入新的活力。华山云医学生不仅是学科知识的传承者,更是未来的创造者。他们的每一步探索都可能谱写学科发展的新篇章,他们的每一个想法都可能成为改变世界的火花。华山运动医学还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充足的资源,让每一位运动医学学生昂首阔步。

8、科教融合,打造一支与国际接轨、引领潮流的团队。

作为华山运动医学的品牌大会,“第十九届国际骨科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论坛(IFOSMA)”于2023年10月19日在山城重庆盛大开幕。该大会已成功举办十九届,是目前中国最受欢迎的体育赛事。医学领域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学术会议。本届会议继续秉承和弘扬“功能第一、早日康复、回归运动”的运动医学宗旨,围绕当前骨科和运动医学相关热点、难点、关键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在传统学术内容的基础上,率先添加运动处方与运动促进健康的创新内容,紧密相连并引领运动医学的发展,倡导前沿理念,紧跟时代潮流,努力推动我国运动医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华山的其他几场特色会议还有第十届上海足踝运动损伤高级论坛、第五届中欧髋关节镜学会高级论坛、人工韧带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应用培训班、上海足踝运动损伤学会运动医学分会等。中华医学会全国巡讲等优质学习班也延续了华山运动医学的学科特色,传承了华山运动医学的宗旨和精髓。

九、优秀作品频频震撼世界,传承使命坚定践行

2023年,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率先完成了我国第一本由临床医生编写的针对临床常见慢性疾病的运动处方教材《临床实用运动处方》,也是国内第一本由运动医学专家主编的踝关节运动处方教材。专着《踝关节镜基础知识》和国内第一本由运动医学专家撰写的青少年运动损伤科普书籍《中小学生运动安全》。

《临床实用运动处方》由陈十一教授和87位临床医学专家、运动生理学专家、体育学者等主编,坚持“科学实用、简单易学、安全有效”的原则。书中提供了涵盖人体9大系统的50条信息。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里面有各种疾病的运动处方和案例。 《踝关节镜基础知识》由华山医院华英辉教授等主编。本书使用详细的显微图片和解剖图谱,为专门从事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医生提供入门级到高级的理论指导。 “中小学生运动安全”是华山运动医学科普的又一创新实践。科普团队由陈十一教授担任首席顾问,葛云深博士担任主要负责人。内容涵盖中小学生经常参加的体育赛事以及可能发生的情况。运动损伤,介绍了这些运动损伤的原因、症状、治疗和预防的各种科普知识。

10、产学研药全链条成果转化开启新征程

陈十一教授领导的人工韧带团队自2004年起在国内率先开展人工韧带膝十字韧带重建手术,敏锐地观察到人工韧带在韧带损伤中的巨大潜力。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人工韧带基础研究薄弱。 、关键技术“卡壳”、研发缺乏创新等问题。

陈十一教授团队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发现问题,总结进口人工韧带的优缺点,采用生物学、材料学、纺织学、仿生学、生物力学等跨学科融合,先后荣获国家级在“973”、“863”等多项课题的支持和资助下,我们申请了24项自主专利,并通过2016年成果转让,通过“产学研”的合作,将我国韧带研发带入了新的轨道。学术、科研、医学”,相关成果获得国内专家认可,荣获“教育部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这些都使得中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韧带的梦想成为现实。

国内首个人工韧带产品于2023年5月14日正式上市,该产品由运动医学系陈十一教授团队领衔,与上海力格泰生物科技集团联合研发。这是华山运动医学三类医疗器械研发成果转让、产学研医融合的首个成功案例。这也是我国第一个自主研发并掌握核心技术的人工韧带。该韧带已成功进入集中采购,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正值扬帆起航,奋力谱写新篇章

北京市朝阳区公安局公备案号-110105001113 工业和信息化部京ICP备案号 京ICP备202303564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