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今年我们共完成91场直播,其中主题直播58场,日常直播33场,总曝光量超过6.8亿人次。”山东省旅游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文旅产业直播、短视频的发展,不断探索“互联网+”模式创新,坚持与产业推广相结合。和大众传播,深耕线上线下传播沃土,培育文旅产业数字文化。人才,利用“直播+文旅”,着力提升文化创造力、传播影响力、宣传引导力,努力推动全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创新文化旅游“全媒体+”
近年来,“直播+文旅”碰撞产生的火花,为各地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紧跟媒体融合时代步伐,紧紧抓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机遇,顺应信息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聚焦传播的趋势。在坚持优质内容创作的同时,探索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探索新的营销模式,创新建设“好客山东”全媒体传播体系,引领“文旅+”健康有序发展。现场直播”。
“一开始我以为网上卖的糕点都是假的,看到‘霍克山东’公众号直播带货后,我就放心了。”来自江苏的宗先生在观看“霍克山东”抖音直播后购买了该产品。一套山东面点,“原来面食真的可以像变魔术一样好玩。”
2017年以来,山东创新创业,建立了“好客山东”直播平台,力争每周有直播、每月有主题,受到广大网友欢迎。其中,举办“热情好客山东·红色经典致敬祖国”、“红色山东·跟共产党走”、“红色感动齐鲁,强国有我”等主题直播活动及专题读书班等274场,总曝光量超过4.8亿人次。
2022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出“好客山东”第二季直播活动,深入挖掘山东文旅内涵,全面提升传播广度,不断增强“好客山东”的传播力和渗透力。 “好客山东”文化旅游产品品牌和影响力。 “目前,‘好客山东’全媒体矩阵已建立微信、微博、抖音、头条等21个新媒体账号,粉丝总数超过1200万。”山东省旅游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打造文化旅游“智慧媒体+”
多年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紧跟智慧媒体发展趋势,坚持综合媒体融合发展方向,建立了“好客山东”智慧媒体宣传矩阵。
为构建智慧传播、融合创新、内容为王的发展格局,山东逐步探索形成了以“内容新颖突出、传播有力有效、传播真诚”为理念的新媒体平台矩阵建设模式。晋升。”
其中,“好客山东”新媒体直播矩阵包括抖音、快手、视频号、微博、一博、百家号、今日头条、好客山东专属直播间等直播平台。 2020年,“好客山东短视频整合营销活动”被文化和旅游部评选为“全国国内旅游推广典型案例”。
“疫情期间,我们聚焦文旅营销推广,依托算法推荐、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5G等新技术,运用云直播、慢直播、VR全景、无人机航拍、手机直播等方式,开展直播活动425场,总曝光量超过17.8亿次。 ”山东省旅游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防控期间,直播成为帮助市民游客畅游“好客山东”的主要方式。
“之前看到‘好客山东’直播宣传竹泉村文化旅游资源,说这里森林茂盛,竹林茂盛,溪流潺潺,景色优美,我立刻就被感动了。”前不久,东营的陈庆阳带着家人来到临沂竹泉村景区,“参观完现场后,确实不虚此行。”
今年国庆假期前,山东还组织了一场以“白天游齐鲁,晚上赏月”为主题的直播活动。以“行军直播+赏月慢直播”的形式,带领观众参观竹泉村等景点,在线体验山东文化。旅游魅力。
同时,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还注重与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纵向联盟和横向联动,如“沿黄河遇海”主题推介会、“山东行、一生山东情”主题推介会、“好客山东”主题推介会 在“年夜会”云购物节等重大活动中,有直播、与各大媒体、网络平台联合推广的创新做法。
探索文化旅游“人才+”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巧妙运用“人才+”,打造全省文旅产业数字人才集聚新高地,力争跑赢数字人才培养“加速度”,形成新型数字人才“雁头昂首,群雁振翅”。飞翔”是一种可喜的情况。
“以前直播只是单纯宣传旅游产品、景点等,直播间的观看量从来没有增加过。后来,通过参加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培训,我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的情况。”了解了文旅直播的规律和特点,现在我们的直播已经逐渐步入正轨。”来自临沂的网络主播“冰冰看山东”说道。
山东鼓励利用直播等多种方式开展品牌营销,多次为省、市、县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举办新媒体应用推广交流活动,培养一批“定位明确”的新媒体应用推广交流活动。 、技术知识、懂沟通、懂营销、会学习的新型数字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时与微博、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合作,培养本土“网红”和“网红”。创新人才培养和储备机制。在总结全省文化旅游新媒体建设和宣传推广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新媒体建设纳入各项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山东省还与其他省市文化和旅游部门合作开展宣传推广、联合营销策划,加强数字人才交流学习。
山东省旅游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山东将深化“文旅+直播”模式,将直播间打造成“好客山东”宣传新高地,为为提升“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品牌形象,探索文化旅游新思路,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边锋李强)